金融发力 让襄阳村野山货登上“国际餐桌”
本次讲座通过大量临床案例和生动有趣的讲解,在轻松的气氛中很好地传授了压力的来源、情绪的体现、减压的方法、情绪的调整、职业的素养、沟通的技巧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内容丰富并富有感染力,使在场的员工收获颇多。
腹部肿瘤科党团支部聚焦肿瘤患者症状管理,医、护、患及社会支持等多方联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为进一步深入优质护理服务探索出新思路、新方法。为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两学一做,深化优质护理服务,近日,腹部肿瘤科党、团支部联合举办了党团联动迎端阳,医患同乐粽情长主题系列活动。
成都市抗癌协会爱心乐园代表、川师大志愿者代表、腹部肿瘤科住院患者及家属代表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系列活动根据肿瘤患者疾病特点,实施心理-疼痛-营养-睡眠症状管理四步走重要举措,强化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为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两学一做,深化优质护理服务,近日,腹部肿瘤科党、团支部联合举办了党团联动迎端阳,医患同乐粽情长主题系列活动。成都市抗癌协会爱心乐园代表、川师大志愿者代表、腹部肿瘤科住院患者及家属代表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科室先后举办胃癌患者吃啥哟?、癌痛患者居家护理、阿森斯睡眠量表评估及心灵相约,与爱同行等专题讲座,分别讲解了患者吃什么、怎么吃,患者居家护理注意事项,睡眠评估及干预,识别心理问题及自我心理调适等问题,并为患者现场答疑。
系列活动根据肿瘤患者疾病特点,实施心理-疼痛-营养-睡眠症状管理四步走重要举措,强化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心理关爱小组还举行了肿瘤患者团体治疗心理康复活动。6月14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胡兵教授受邀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开展专场学术讲座,介绍团队近几年开展的一系列创新内镜技术及取得的成绩,获得对方的高度评价。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始建于1879年,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多项第一,连续23年被权威机构评为全美最佳医院,其许多学科在全美排名第一、第二。迄今为止,吸引了来自美国、欧洲、加拿大、印度等国数十位医生前来进修学习,通过与欧美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学习,华西内镜技术将站上更大的国际舞台讲座结束后,当即有医生对华西消化内镜技术表达了浓厚兴趣并约定来华西进修学习。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始建于1879年,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多项第一,连续23年被权威机构评为全美最佳医院,其许多学科在全美排名第一、第二。
迄今为止,吸引了来自美国、欧洲、加拿大、印度等国数十位医生前来进修学习,通过与欧美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学习,华西内镜技术将站上更大的国际舞台。讲座内容同时进行了网络直播。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注重国际交流,定期邀请全球著名专家学者赴美进行专场讲座,胡兵教授是中国首位受邀进行专场讲座的消化科医生。近年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华西消化内镜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国内外医生培训基地,胡兵教授早癌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创新与突破,被世界瞩目。6月14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胡兵教授受邀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开展专场学术讲座,介绍团队近几年开展的一系列创新内镜技术及取得的成绩,获得对方的高度评价6月12日,Li Tee Tan主任一行现场参观了我院放疗科,并与放疗科主任李志平教授等肿瘤专家就如何开展高质量肿瘤患者服务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
6月11日,剑桥大学Addenbrookes医院肿瘤放疗主任Li Tee Tan一行来院访问交流。Li Tee Tan医生是剑桥大学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剑桥大学附属Addenbrookes医院肿瘤放疗主任,FRCR 英国皇家放射科学医学院院士,ESTRO欧洲放射肿瘤治疗学会会士。万学红常务副院长在天使宾馆与Li Tee Tan主任进行了会谈。放疗科、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腹部肿瘤科和国合办等相关科室和部门代表参加会谈,双方就联合肿瘤研究、人员互访交流和联合培养等话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讨论。
Li Tee Tan主任此次来访是在我院与剑桥大学决定加强高端学术合作的背景下进行的。今年4月,我院与剑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就员工和学生交流、合作科研等领域达成共识,加强相互了解和深化合作。
随后,Li Tee Tan主任在水塔楼六会议室进行了题为《Delivering a quality cancer service》的学术讲座,并与我院肿瘤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热烈交流会议期间,国际光动力医学协会现任主席Tayyaba Hasan教授宣布,会员投票选举产生了12名新一届IPA理事会成员,蒋献教授作为中国代表之一成功当选理事。
国际光动力医学协会(International Photodynamic Association,IPA)成立于1986年,是国际性医学光动力领域的权威组织。6月10日-15日,第24届世界皮肤科大会(WCD)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王琳教授团队的唐教清博士作了题为《Effects of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on huma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 line A431 in vitro and in vivo》的口头发言。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的140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世界皮肤科大会被誉为皮肤科医学奥运,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皮肤科学术会议。IPA的目的是促进采用光动力进行诊疗,并向其成员、研究界和整个社会传播科学信息。
大会旨在为全球皮肤科医生、医务工作者、学术研究者、科学家、有关部门和企业代表提供全面深入了解皮肤学专业发展的机会。会上,张舒主治医师作了题为《Barbed Sutures: a new suture material applied in Dermatologic Surgery to Modulate Incision Tension and Prevent Scar Formation》的口头发言。
冉玉平教授加入英国皮肤病学杂志(BJD)编委会,并通过4项口头报告和6项电子壁报展示了其团队近年来的多项原创性工作,包括伊曲康唑治疗血管瘤血清标记物最新发现、皮肤镜的临床应用、真菌荧光染色快速提高诊断准确性、卢立康唑治疗镰刀菌所致溃疡以及抗微生物新药氯碘羟喹的机理研究发现等。我院皮肤性病科11位医生参会并作6项口头发言及20余项电子壁报交流
世界皮肤科大会被誉为皮肤科医学奥运,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皮肤科学术会议。王琳教授团队的唐教清博士作了题为《Effects of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on huma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 line A431 in vitro and in vivo》的口头发言。
冉玉平教授加入英国皮肤病学杂志(BJD)编委会,并通过4项口头报告和6项电子壁报展示了其团队近年来的多项原创性工作,包括伊曲康唑治疗血管瘤血清标记物最新发现、皮肤镜的临床应用、真菌荧光染色快速提高诊断准确性、卢立康唑治疗镰刀菌所致溃疡以及抗微生物新药氯碘羟喹的机理研究发现等。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的140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会上,张舒主治医师作了题为《Barbed Sutures: a new suture material applied in Dermatologic Surgery to Modulate Incision Tension and Prevent Scar Formation》的口头发言。大会旨在为全球皮肤科医生、医务工作者、学术研究者、科学家、有关部门和企业代表提供全面深入了解皮肤学专业发展的机会。
6月10日-15日,第24届世界皮肤科大会(WCD)在意大利米兰召开。我院皮肤性病科11位医生参会并作6项口头发言及20余项电子壁报交流。
国际光动力医学协会(International Photodynamic Association,IPA)成立于1986年,是国际性医学光动力领域的权威组织。会议期间,国际光动力医学协会现任主席Tayyaba Hasan教授宣布,会员投票选举产生了12名新一届IPA理事会成员,蒋献教授作为中国代表之一成功当选理事。
IPA的目的是促进采用光动力进行诊疗,并向其成员、研究界和整个社会传播科学信息目前对于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国际上的通用惯例是采用前-后-前路联合手术或者后-前-后路联合手术,通过3次手术实现松解、复位、固定。
患者张女士来自云南曲靖,3个月前因车祸导致颈椎骨折脱位,在当地医院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需要手术复位固定颈椎,以避免症状加重甚至瘫痪发生。本次病例中,患者的耗材费用减少6-7万元,住院时间从预计20天降至7天。我院骨科刘浩教授经过多年技术积累,首次创造性提出前路松解、非结构植骨+后路钉棒固定的新技术理念,仅需2次手术即可完成松解、复位、固定,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Spine等行业顶尖期刊上。刘浩教授带领的颈椎外科团队致力于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团队自主研发了首款国产人工颈椎间盘并在2014年应用于临床治疗,其单价相对于进口同类产品下降50%以上,每枚间盘可节约医疗费用3-4万元。此外,刘浩教授在国际上首创寰枢椎脱位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技术和上颈椎颅底凹陷畸形术中二步复位法等多项创新技术,具有安全可靠、高效节约的特点,这些技术已为上百名患者成功解除病痛。
6月4日,我院骨科刘浩教授团队运用首创的单一颈前入路术中复位固定术为一位颈椎陈旧性骨折脱位病人实施手术。术中,刘浩教授发现患者脱位椎体周围结构未形成骨性融合。
该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病情特点,将3次手术才能达到的目标效果仅通过1次手术完成,不仅减少了反复多次手术对病人造成的创伤和痛苦,符合创伤小、花费少的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也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对缩短平均住院日和降低耗材费用占比具有重要意义。与家属沟通后,刘浩教授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创新性应用前路撑开复位技术,仅通过1次手术就完成了复位固定。